隨著醫療技術及設備的進步,癌症這個人類的頭號敵人,已經慢慢擺脫不治之症的名號,當然前題是及早發現,並且用適當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癌症。治療癌症最普遍的方式包括有傳統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而近年來亦有一些新的治療方式被採用,例如電腦刀及標靶治療等等。

平心而論,每一種癌症治療的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存在,也沒有任何一種癌症治療方法是適合每一位癌症患者的,因為每位癌症患者的病情及身體狀況都不一樣,因此必需經過主治醫師的詳細評估,加上患者的配合,才何以得到最理想的結果。

以下的一段影片,為台南奇美醫院電腦刀腫瘤治療中心日前發表的一個肝癌、肝腫瘤、肝硬化案例分享,一位肝腫瘤患者在接受台南奇美醫院電腦刀腫瘤治療中心治療後,病情得到很大的改善,讓他感到非常高興,也希望更多癌症病人,可以透過台南奇美醫院的電腦刀腫瘤治療設備,得到更理想的癌症治療結果。片段中也有模擬操作,非常具有參考性。



台南奇美醫院的電腦刀腫瘤治療設備,據該治療中心表示,目前可以處理的癌症包括攝護腺癌,肝癌,肺癌,腦癌(腦瘤),鼻咽癌,脊椎腫瘤,胰臟癌及神經腫瘤等,民眾如果想瞭解更多關於電腦刀的問題,可直接到台南奇美醫院的電腦刀腫瘤治療中心的網站,網址是 http://www.chimei-ckc.com.tw,或致電服務人員洽詢,電話是 (06)251-1288 。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接種了B肝疫苗仍然有可能得肝癌

一名十四歲的國二女學生,近來經常有腹脹、肚子痛的情況,原本以為只是因為生理期引起的疼痛,但經就醫檢查後,竟然發現是罹患了肝癌,而且已經到了未期,情況非常嚴重,過沒多久後就不幸病逝。家長常然是非常傷心,但更不解的是,在嬰出生後都有按照時程接種B肝疫苗,為什麼還會得肝癌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接種B肝疫苗後注意事項」中有提到,B型肝炎疫苗雖然不錯預防的成效,然而仍有少部分的人在接種完3劑B肝疫苗後,還是無法發揮保護作用,因為不產生抗體而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且有可能在日後發展成肝硬化或是肝癌。這個不幸的案例,讓人感到非常可惜。

據專業的醫務人員指出,大約有3%的嬰兒在接種完B肝疫苗後,還是沒有反應並且不會產生抗體。假如母親又是E抗原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這屬於高危險,嬰兒出生後成為帶原者的機率會相對的較高;上述這位國中女生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雖然按時程接種了三劑B肝疫苗,但還是沒有產生抗體,才會出現這樣的遺憾。


據小兒科醫師指出,事實上B肝疫苗對大多數的人都有效,國人不用過度緊張,但要注意的是B肝疫苗保護的有效時間,通常是15到18年的時間,保護力就會消失,因此,比較積極的做法是在完成接種三劑B肝疫苗後,再作進一步作抽血檢驗,以確定有產生B肝抗體或抗原;如果在完成接種後的一年,抽血檢查發現仍然沒有產生抗體者,可以再補接種,並再檢測是否產生保護性抗體,並且定期健康檢查追蹤,做好適當的預防。


詳閱全文...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美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因腦癌病逝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的胞弟,同時也是美國的資深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Edward Kennedy)在美東時間8/25深夜(台北時間8/26上午)因為腦癌辭世,享年77歲。而愛德華‧甘迺迪的辭世,亦代表著在美國政壇充滿傳奇的甘迺迪家族輝煌歷史可能就此結束。

愛德華‧甘迺迪出身於美國最具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族,他是甘迺迪4兄弟的老么,他的三個哥哥都是非自然死亡,而他自己也曾遭遇重大的意外,可幸是大難不死。然而,愛德華‧甘迺迪晚年時還是抵檔不了病魔的摧殘,或許是他也感到自己來日無多,於是在去年道出一個驚人的秘密,就是他一直瘋狂暗戀著自己的嫂嫂,也就是約翰‧甘迺迪的遺孀賈桂琳(Jacqueline),時間更長達四十年之久,這也讓傳奇政治家族話題再添一椿。

愛德華‧甘迺迪是在去年5月被診斷罹患惡性腦瘤,此一消息震撼美國政壇,因為愛德華‧甘迺迪不但是重量級的參議員,他更是美國民主黨的精神支柱,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參加總統大選時,因獲得愛德華‧甘迺迪的支持背書而使得聲勢扶搖直上,最後成功進入白宮。

愛德華‧甘迺迪傳奇的一生雖然落幕,然而他的貢獻,卻是讓很多美國人受惠的,由於他的認真問政及堅持理想,所以催生了許多教育及健保相關的法案,例如擴大醫療健保、提高學校的教學品質、增加對學生的補助等等,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

詳閱全文...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沉默的肝臟

在日常活中,大多數人遇到問題、困難的時候,都會發出一些訊號或訊息,希望得到一些協助,把問題解決;但也有少部份的人,在遇到問題、困難的時候,會默默的承受,不向外尋求協助,然而這也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人體的器官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些器官在出現問題時,會發出一些訊號讓我們自己知道,以便能作出適當的治理。例如心臟出現問題時,可能會出現氣喘、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又或者是肺部發炎,就可能會有咳嗽的現象;而喉嚨發炎就可能會出現疼痛的徵狀;胃部發炎的話就可能會胃痛。對人體而言,這些徵狀的出現,就表示器官發出請求協助的訊號,希望得到協助,早日得到適當的治理以回復正常的運作。

然而人體內也有一些器官,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並不會發出任何訊息,也就是說沒有徵狀,直到「忍無可忍」時,它才會讓您知道,但此時很可能已經是為時已晚了。肝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因此即使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入侵,甚至是肝硬化或肝臟內長了肝腫瘤(肝癌),肝臟也不顯示任何訊號,直到正常肝臟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時候,肝臟才會開始有反應,在人體產生一些徵狀,例如是黃膽,在這時候人就開始變黃,眼睛變黃,小便的顏色會變得比較深,食慾也會減退,時常感到疲倦,這時再開始求診通常已經是來不及了。



為了保障自身的健康,我們應瞭解人體每一個器官的特性,再用合適的方式來加以保護。對於沉默的肝臟而言,由於它「無聲無息」的特性,我們必須用比較主動的方式來因應,例如是定期做肝臟的健康檢查,包括包括抽血、驗B肝C肝及胎兒蛋白等項目,再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這些都是可以讓我們知道肝臟是否有任何異狀的好方法。 詳閱全文...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大多數攝護腺癌患者是不自知的

大多數的台灣男性對於性能力的認知,都過度著重在「尺寸」及「時間」上,往往忽略了攝護腺健康的重要性,因為他們不知道如果攝護腺出了問題,例如罹患攝護腺癌,是很有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性能力的。而根據泌尿科醫師的估計,台灣每年約有四千名攝護腺癌初期患者,在不同的原因或情況下沒有被診斷出來,事實上攝護腺癌的檢驗及診斷是相當簡單的,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並加以適當的攝護腺癌治療,復原機率是非常高的。

在前一陣子,台灣攝護腺癌防治協會舉辦成立大會,並在會中宣導攝護腺癌的防治意識,希望藉此提醒台灣的男性朋友更重視攝護腺的健康。根據泌尿科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的第六大癌症,每年約有四百位患者接受攝護腺癌開刀手術治療,而由於攝護腺癌在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很多患者根本是不自知的,等到攝護腺癌發展到末期才被發現,因此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據估計這類的情況每年有高達四千個以上的個案。事實上攝護腺癌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並加以適當的治療,大部份的患者都能夠獲得不錯的復原,癌症控制率可以達到九成左右;然而如果太晚發現,在治療上會相對的困難許多,而且很可能無法保留性神經,換句話說在治療後會患者可能會出現無法自主性勃起而影響性能力。



泌尿科醫師指出,在攝護腺癌發展的過程中,它會首先侵犯患者的性神經,因此必須在早期加以治療,才有可能能保留性神經,如果是在晚期的攝護腺癌才被發現,癌細胞很可能已經嚴重的傷害到患者的性神經,要保留就很非常困難了。泌尿科醫師表示,一般男性很少會主動去做攝護腺癌的檢查,因為他們都誤解了攝護腺癌,認為攝護腺癌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這也間接導致不少遺憾事情的發生。事實上攝護腺癌的檢驗及診斷是相當簡單的,只要在定期健康檢查時抽血檢查就可以檢驗出來。


至於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包括飲食習慣偏好肉食的、家族裡面曾有成員罹患大腸癌或攝護腺癌的,都算是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另外,由於攝護腺癌及乳癌同是屬於跟荷爾蒙相關的癌症,因此如果家族內有女性成員曾罹患乳癌,也算是高危險群。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應該特別注意攝護腺的健康,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攝護腺的檢查,而一般男性朋友,則建議在50歲以後作定期的攝護腺檢查。



攝護腺癌治療的新方法 詳閱全文...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台南市十大死亡原因 惡性腫瘤仍高居榜首

台南市衛生局日前公佈南市市民十大死亡原因,惡性腫瘤仍高居榜首,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首次進榜。據衛生局表示,這次公佈的97年南市市民十大死因分類,是配合衛生署改採用WHO第10版死因分類的作法,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仍高居榜首,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首次進榜,排名在第10位,自殺為第9名與96年相同。


這次統計的結果,南市市民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2.心臟疾病、3.腦血管疾病、4.肺炎、5.衰老/老邁、6.糖尿病、7.意外事故、8.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9.蓄意自我傷害(自殺)、10.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在惡性腫瘤(癌症)這個分類中,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仍以肝癌最多,胰臟癌及膀胱癌則分別排名第7及第9名。


97年全年台南市民死亡人數為4355人,平均每2時1分就有1人死亡;粗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568.1人,較96年增加6.9人(1.2%)。衛生局指出,不正確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應該是導致十大死亡原因最大的致命傷;因此,最佳養生原則應該是拒絕菸、酒、檳榔,並養成每天規律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讓心跳每分鐘達到100次以上及力行天天5蔬果的飲食習慣,並切記吃飯7分飽,以減少癌症和慢性病發生的機會。

詳閱全文...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沒有抽煙記錄還是有可能得肺癌

資深藝人,也是大家的開心果文英阿姨日前因肺腺癌病逝,讓人感到非常婉惜。據台南奇美醫學中心表示,一般人以為肺癌患者多數有抽煙習慣或者是因為二手煙造成罹患肺癌,然而根據資料顯示,有相當多的肺癌病人根本完全沒有抽煙記錄,其中以婦女族群特別明顯。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表示,要診斷出早期肺癌是相當不簡單的,因為早期肺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及特異性,最多只有輕微咳嗽,但如果使用胸部X光及痰液細胞檢查,有時也可以發現早期肺癌。




馮瑤主任指出,在台南地區,早期肺癌檢出率只有約15%,另85%的病人,可能是疏於檢查或者是不積極就醫,到發現症狀明顯時,大多數已屬晚期的肺癌,5年存活率只剩下20%左右,而末期肺癌的病人,平均存活率更只有約1年的時間。



在案例上,很多肺癌病人事實上根本完全沒有吸煙的記錄,馮瑤主任補充說,特別是在婦女族群;換句話說,除了抽煙之外,還有很多不明確的因素會導致肺癌,例如在廚房內的油煙、空氣污染,各種壓力及飲食失調等。因此,馮瑤主任建議,年齡超過40歲的民眾,最好每年接受螺旋狀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是治癒肺癌的最佳做法。




肺癌治療方面,台南奇美醫學中心有傳統的肺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外,更引進最新的腫瘤治療備電腦刀,提供癌症病人在治療上的選擇。電腦刀腫瘤治療設備的優點是採用電腦立體定位導向,自動追蹤腫瘤目標,在先進的解剖結構影像導引下,無須使用侵入式頭架或體架,可精準地將放射線劑量投射至體內,治療時誤差小於0.1 公分,大幅減少對正常細胞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加上療程短,不會影響正常作息,對癌症病人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相關網站 :高榮正子造影中心

 

詳閱全文...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維生素D與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息息相關

維生素D一向以來給人們的印象只是可幫助人體吸收鈣質、有益骨骼健康,然而因為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有很大的潛能,它不僅可能可以協助對抗或預防疾病,還可能對降低罹患糖尿病、胰腺癌乳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一些幫助,另外對改善不孕,體重控制,增進記憶力等方面也可能有一些貢獻,所以近年突然變得炙手可熱。而根據7月出刊的最新一期權威期刊「流行病學年報」(Annals of Epidemiology)指出,維生素D與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的風險息息相關。

從動物實驗的結果中顯示,維生素D對於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凋亡與DNA修補的分子作用機轉是非常重要的。而據生物醫學資料庫「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期刊文獻檢索系統」(PubMed)統計資料顯示,單單在今年,學術界發表關於維生素D的研究報告已經高達2274篇。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參考攝取量資料顯示,維生素D的每日攝取量應在5-10微克(μg) 之間,即約200-400國際單位(IU),懷孕婦女的攝取量會高一些;一般從食物中能夠攝取到的維生素D量是偏低的,例如喝下3杯高質量的牛奶,約可攝取300 IU的維生素D,但根據實務經驗,大部份人都做不到;事實上人類吸收維生素D的最大來源是陽光,皮膚經陽光照射之合成是人類主要的維生素D來源,要特別注意的是,過度陽光曝曬會造成反效果,甚至有可能會提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詳閱全文...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電腦刀治療腫瘤的特色-免開刀、療程短、生活作息不影響



電腦刀(Cyberknife)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經過美國FDA及衛生署核准可治療全身各部位腫瘤的放射手術設備,也是唯一採用高效能電腦控制靈活的機器人手臂上的直線加速器,針對腫瘤病灶發射毀滅性高能量放射線,徹底快速的消滅腫瘤之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奇美醫院引進最新型第四代電腦刀設備具有專利與獨特的呼吸與同步即時監測系統,可透過體外數位影像導航定位系統,當電腦自動監測到病人呼吸微動或異常時,會自動判別並修正,而機器手臂即可隨病人呼吸微動而做同步之動態的放射手術,以確保病患治療過程的安全。
?電腦刀(Cyberknife)治療時更能以誤差小於0.1公分的超高精準度,鎖定腫瘤病灶位置,採用三度空間,以多角度1560個方向,避開重要器官與神經組織直接射殺腫瘤組織,如此可大幅減少正常細胞組織受到傷害。

電腦刀被應用 於治療腦瘤、神經系統瘤三叉神經、脊椎腫瘤、肺癌、肝癌、胰臟癌、攝護腺、鼻咽癌初期患者,尤其是臨床上被認定不能開刀,開刀有高風險、開刀後無法將腫瘤完全切除乾淨者,或不適合長期放射治療者,電腦刀的治療將是該腫瘤患者的更佳選擇。

?


?

詳閱全文...

爸爸節禮物「健康檢查」該如何選擇?

一年一度的爸爸節將至,許多子女們紛紛給爸爸送禮以表達孝心,由於健康意識抬頭,而大部份爸爸在家庭中的的角色是經濟支柱,在外打拼的同時,有時候沒有時間好好的照顧及保養身體,導致健康出了問題,進而影響到整個家庭;為了讓爸爸更注重身體健康,所以近年來送「健康檢查」作為爸爸節禮物有上升的趨勢。

然而五花八門的健康檢查內容,有時候真的會讓人感到非常混亂,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好?醫師建議,年紀較輕的爸爸(30歲左右),只要做基本的健康檢查項目加上大腸鏡、胃鏡即可;而年紀稍長的爸爸(50歲左右),則需要比較注意,宜加做心臟超音波、腦部核磁共振,以及癌症(惡性腫瘤)篩檢等項目。


基本的健康檢查項目,包括有抽血、腹部超音波、X光、心電圖等,抽血的目的是要瞭解是否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問題,還有肝功能指數是否正常,有沒有B型肝炎、C型肝炎;而腹部超音波則是要檢查是否有肝腫瘤、腎結石、膽結石等情況。

台灣有約20%的民眾是B型肝炎帶原者,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惡化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所以要透過腹部超音波的檢查,加以追蹤,萬一發現異狀,可以及早進行適當的治療;除此之外,很多人在衝刺事業的同時,飲食不定時,胃痛、肚痛等症狀是經常發生的,這很可能是胃潰瘍或腸子問題的前兆,因此最好把胃鏡、大腸鏡也納入健檢項目。

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癌症(惡性腫瘤)多年來高居第一名,而第二名則是心血管疾病,因此,年紀稍長的爸爸(50歲左右),健檢項目中建議著重癌症篩檢和心血管疾病檢查,這可以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是否有肺癌變化,當然大腸鏡、胃鏡也不能缺少,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的話,可以考慮全身正子攝影(PET)。而針對心血管病變,可以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血管是否暢通,也可以透過抽血,看看血管硬化危險因子的指數。


在選擇健康檢查的項目及場所時,建議多諮詢、多比較,應可從中找到適合的。健康是無價寶,沒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談。 詳閱全文...